嘉昌茶庄学茶道
上了年纪的上海人或许记得嘉昌茶庄,它是现在叙友茶庄(淮海路、成都路口)的前身,位于淮海中路、茂名南路的西首,门面朝北,店招牌白底黑字,嘉昌茶庄四个大字是工工整整的颜体,为某书法家所写,颇有气派。“文革”开始,红卫兵把招牌撤下,改店名为“黄山茶叶店”。
嘉昌茶庄门面不大,但地处淮海路闹市中心,即使是在最严酷的“文革”年代,新老茶客、社会名流依然光顾。
上世纪70年代中期的一天,店堂里来了一位手拿拐杖、穿藏青的卡中山装的老先生。他气喘吁吁地走进店堂,营业员称他为“金先生”,招呼他坐在店堂右边的红木靠椅上,并为他拿出他每次必买的一级祁门红茶(时售9角1分一两)。他就是金焰,昔日的电影王子。已是阳春四月,金焰依然头戴帽子,脖子里围着薄的羊毛围巾,看得出他的身体欠佳,但精神尚好,浓眉下双目炯炯有神,昔日电影王子风韵犹在。
该店的私方老板姓马,宁波人。“文革”期间马先生自然在被批斗之列,还被勒令劳动改造,在茶叶店站柜台。当时我经常去嘉昌买茶叶,和马先生混熟了,因此学到不少茶道。
比如说中国产的红茶有“祁红”(祁门红茶的简称,产地安徽)和“滇红”(产地云南)之分。“祁红”以茶味清香著称,“滇红”则醇厚浓郁,加牛奶、糖一起喝更佳。马先生介绍我用6份“祁红”和4份“滇红”混合在一起,用沸水冲泡,隔5分钟后根据口味加入牛奶、柠檬片、糖等,所得混合红茶既浓郁又有“祁红”特有的清香。时至今日,我喝红茶时,依然沿袭马先生传授的“四六混合法”。
当时店里的一位营业员告诉我,马先生在运动中受了刺激,神经不太正常。粗粗看去,马先生在店堂里沉默寡言,目光确有些呆滞。他双手不停地称茶叶,把称好的茶叶放进纸袋,把纸袋口折整齐,再用订书钉钉好……真有点像日本电影《追捕》中那个失去意识、只会不停地干活的横陆。但和他接触多了,我发现马先生是一个睿智、幽默,且具有人情味的人,他之所以显得神经不正常,也许是一种自我保护的“障眼法”。
嘉昌出售的名贵茶叶,有一种叫“茉莉银毫”的极品茶,标价20多元一斤(当时,20多元相当于我半个多月的薪水)。马先生知道我喜欢喝名茶,又财力不济,便教我用1两“茉莉银毫”和2两三级“祁红”(当时售7角7分一两)混在一起喝,既经济实惠,又照样可以品尝到高级茉莉花茶的清纯香味。有一次,店里来了一位马先生的老朋友,穿着满是灰尘的劳动服,白皙的脸庞架着一副“秀郎架”眼镜,举止得体,估计是一位正在“劳动改造”的大学教授。他问候马先生:“侬最近好吗?”马先生看见店里只有我在,就用带宁波口音的上海话回答:“侬讲会好勿啦?”两人相视而笑,苦中作乐也。
还有一次,马先生告诉我:安徽有一种名茶叫“太平猴魁”,这种高山茶长在海拔2000多米的峭壁上,产地农民训练猴子爬山采茶,“猴魁”由此得名。当时嘉昌用“安徽尖茶”名之,因“猴魁”被认为是“四旧”,特级标价17元8角一斤,壹级仅3元3角一斤。我问马先生,特级和壹级的价格为何相差这么大?他朝我笑笑,反问我:“你知道什么是小姐,什么是丫头吗?”(周炳揆)
铁观音-铭祥茶业---大红袍,金骏眉,银骏眉,正山小种,普洱茶 www.tea878.com
,